2010年9月30日 星期四

[心得]吳可鈞(KC) 工工系四年級

就在坐上準備前往桃園機場的遊覽車,車子剛要開出學校大門的那一剎那,我突然意識到這將會是我上大學以來,離開清華園最久時間的一段旅程。整整一個月,單程加上轉機就要將近三十個小時的旅途,這是一個二十出頭的大學生事前難以想像的經驗。更何況,我們去到那兒的目的並不是觀光旅遊,而是為了執行諸多複雜且狀況未明的專案。肩負著眾人的期待和支持,今年的團隊幸運地得以成行,前往另一個大陸進行服務與學習。


剛到OVF(oneVillage Foundation)在當地建立的ICT中心時,已是晚間九點過後。下午時分出了機場,為了離開首都Accra,我們體會了恐怖的塞車之旅。一開始大家新奇地看著窗外的街景和人群,小販和路邊的孩童看到外國人也熱烈地直盯著我們瞧,一切都充滿新鮮感。但是當你和一堆物資一同坐在擁擠的巴士上頭五、六個小時,身心又都極度疲累的時候,就會恨不得趕快衝去洗個澡,然後倒頭就睡。事實上,我們一行人幾乎沒有調整時差的問題,一到了當地馬上就融入他們的作息時間,因為根本就沒有體力失眠或是興奮地睡不著覺。經過一兩天的時間準備,十名隊員將要迎接接踵而來的各項任務的考驗。

在迦納的日子,其實並沒有太大的不適應。也許是同為熱帶沿海地區的緣故,迦納的氣候和自然景觀都與台灣相去無幾(只是她的面積有台灣六倍大,而我們都只有在沿海幾個城市活動)。人工的建物和一些公共建設仍舊處於開發中的階段,最普遍的就是低矮的平房和土角厝。出了首都的精華地區,全迦納境內最高的景物大概就只剩倖存下來的雨林巨木,還有電信公司新近架設的無線電塔。這也反映出,迦納當地乃至整個非洲地區,經濟發展與環境被破壞的現狀。其中一個周末,我們到了著名的Kakum雨林國家公園。在那裏的展示間裡面介紹到,西非的幾內亞灣沿岸,雨林所佔的面積和五十年前相比,已經消失減少了六、七成以上。我們在當地主要走訪三到四個地區,地區之間建有簡易的二線道公路,除了途中偶而經過的城鎮外,幾乎都是一片片的樹林,但是這樣的景觀卻已經是被破壞開發過後的地表,讓我不禁想像過去的非洲在人為開發之前,是如何的綠茵遍佈和生機蓬勃。

 也因為非洲自然資源豐富,且多數地區尚待開發,許多跨國公司早已進入這塊大陸布局,進行市場調查、設廠和推展業務。更多更早觀察到這個趨勢的經濟大國也群起搶佔這塊大餅,提供金錢和物資援助、與本地政府合作,或是讓國營企業挾著政府的外交資源進行投資,成就了另類的非洲殖民景象。我在迦納感受最深刻的事情之一,正是滿街的中國貨。中國製造的商品,就算品質不用做到最好,對於平均所得不高、貧富差距又大的非洲民眾來說,就已經算是不錯的選擇了,更何況多數國家的自有民生工業仍舊在發展當中,中國和其他國家的各類貨品自然就佔據了多數的市場。在衣索匹亞首都轉機的時候,遇見許多其他亞洲來的旅客,有泰國人、菲律賓人和中國人等等,有商人、工人或技術人員;在迦納的第二大城Cape Coast裡也碰見對岸的網路公司派來這兒架設電信線路的工程師,而且已經在這待了兩三年了。對比中國和其他國家的積極動作,還有日本、韓國的政府企業合力進行非洲市場的開發,總是想要在全球競爭當中嶄露頭角的台灣,是不是應該提出更有效的思維,讓策略的層級與執行的急迫性進一步提高,才不會在下一個世代的列強競逐當中一無所獲。

台灣或許已經在國家等級和企業市場的競爭當中失去了先機,但是過去幾十年來,少數無名英雄在非洲大陸的默默耕耘卻不容忽視。從我們小時候聽到的農技團交流、人道援助,再到這幾年的NGO組織與志工活動,一個個動人的故事都是台灣人民在遙遠的異國所留下的寶貴成就。不同於多數其他國家的作為,台灣的民間與官方團隊總是抱著合作協助的心態,對當地的發展發揮最真摯、最誠懇的力量。我們欠缺國家的大力協助,我們在國際上沒有一個合理的外交地位,我們沒有任何利益目的來推動我們進行這些服務和援助,但是我們仍舊不斷在那裏努力著。迦納的許多地方,仍舊像是幾十年前基礎建設剛要起步的台灣一樣,持續有著更新穎的建設、設備與觀念,進入到原本樸實簡單的鄉間田野和平民住家當中。在這個時刻,他們仍舊保有著舊時代那種尚未被過度破壞的自然景觀,以及純樸友善的人民精神,但是他們亟需外面世界的新刺激、新科技,幫助他們更快走出貧困和水平低落的生活。的確,不一定每一種新科技或產業都適合進入這些開發中國家。有些公司的投資開發,造成的汙染和對當地資源的吞噬與剝奪,將會形成影響後世深遠的永久問題。非洲需要的是哪種型態的產業?需要的是哪些教育、衛生醫療和科技上的合作?才能讓她健康地發展起來,又不至於遭受過度的汙染和破壞,是非洲每一個國家的政府領導應該思索的議題,也是每一個想要參與開發這塊土地的國家或企業應該秉持的基本倫理。

我們迦納團的工作型態與發想的專案,與以往傳統印象中的公益行動或慈善義行不太一樣。因為我們認為,由著我們的身分(大學生或研究生)與所能募集的資源(公部門、民間企業和熱情回應我們的每個朋友),我們理應找出更能有效發揮這些資源與個人價值的方式,來對迦納當地灌注更多力量,產生更多合作網絡與連結,加快建設的腳步與品質。當代意義下的國際志工,不再只是純粹地到另外一個國家服務,我們可以有更多種型態與可能,來成就不同於舊有框架下定義的志工活動。身為國際志工,我們耗費了相對更高的成本與時間,讓我們能夠到別的地區學習、服務,因此我們更應該讓自我的價值、知識和技能發揮到極致,並且讓這些得來不易的成果持續傳承,源源不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