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30日 星期四

[心得]林怡秀(Jenny) 物理所碩二

非洲,一個對我來說只在地理課本出現的名詞,現在將有機會踏上這片土地,這一切真是不可思議!在轉機兩次,搭了約三十小時的飛機後,終於抵達西非迦納,長途搭機固然很累,但是想到我們終於達成了服務西非的夢想,一切的辛苦都化為烏有。從去年的12月,就是迦納團成軍的時候。一開始,來自不同領域的十個人湊在一起,過程中,對於我們的執行方案難免會有分歧的意見。也因為這些不同的思維,讓我們激盪出有創意的想法。現在回想起來,過程中的點點滴滴都是難忘的回憶,十顆心也因此更加緊密的相連。


行程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Jukwa孤兒院的營隊活動。雖然迦納的官方語言是英語,但是,大部分的小孩都沒有受過教育,只會說當地的方言,所以,活動中都靠孤兒院最大的孩子來當翻譯,我們的活動才能進行。居住在孤兒院附近的孩童也來參與我們的活動,我發現過程中幾個有去學校唸書的孩子,可以聽得懂英文,學習狀況也比未上學的孩子好。當我們進行”寫書法”時,受過教育的小朋友很認真的在臨摹中國字,寫出來的成品也有模有樣,其他小朋友的作品就很有抽象藝術風了!在台灣,教育被視為理所當然,但是在迦納,教育結果的差異性,反而將教育的重要性突顯出來。另外,孤兒院有兩個大水缸,裡面裝了有點褐色的水,雖然孤兒院的媽媽說水是乾淨的,但是團員們還是有點顧慮。反觀當地的人就很自在的使用這些水,不只是洗手,連小朋友口渴了,也是直接拿水杯裝水來喝。或許是水資源的不豐沛,或許是衛生教育還沒有很確實,對於習慣乾淨環境的我們,也是很大的震撼。

迦納的村落就像早期的台灣,工商服務業還不興盛,房子矮矮的,一個一個林立在路旁。或許我們是黃皮膚的人,如果不小心與隊友走散了,當地人看到慌張的我們,還會幫忙指路,雖然只是小小的舉動,這也代表了迦納人樸實與熱心的一面。台灣素有科技之島的稱號,電子通訊產業是我們的優勢,只要連上網路,敲敲鍵盤,需要的資訊就會呈現在螢幕上,但是,迦納就沒有這麼方便的服務了!學校要上電腦課時,還要把學生帶到網咖去學習,這樣的學習方式對我們來說是多麼的不可思議!而且,網路對他們來說是奢侈品,無法像我們天天取得。

日常生活中覺得理所當然事情,到了另一個國家,可能是不一樣的想法與情況。不同的國家也有不同的國情,”No hurry in Africa.” 應該是大家印象最深的一句話,不管是什麼樣的人,總是不慌不忙的處理事情,讓習慣於緊湊步調的台灣人,總是有很多時間在等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