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25日 星期五

「我們邊唱邊打非洲鼓」@ 香山高中

  星期五的我們通常是最疲憊的,一星期的精力似乎在上課讀書中榨乾,就像柳丁榨成汁後的那種乾癟。

  然而,當我們背著非洲鼓走在校園裡卻是滿臉的笑容,兩個多小時非洲鼓名副其實是我們的充電器。

  非洲鼓是什麼?對幼稚的我來說,它是一顆健達出奇蛋,有著意想不到的驚喜。

  3月11日,我們在香山高中體驗第二次非洲鼓課程。
  在高中教室裡,沒有香山教會那種與社區面對面的親近感受,卻多了幾分回到高中的青春。其實打鼓的地點真的沒有限制吧!不管在哪裡,當我們用手心敲打在鼓面上,打出不同的tone、在不同的節奏上聽著細微的不同……我們知道,每一個物品都是一支鼓,自己的大肚子、身旁的圓板凳、身後的佈告欄…它們都叫做”鼓”。


  與社區大學的阿姨叔叔們一起學鼓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比起我們總是在意自己打的音正確與否、手是否拍在正確的位子,阿姨叔叔們反倒是很盡情的投入在打鼓的樂趣上,用自己的方式去呈現,即使音慢掉了好幾小節、少了幾個節奏,但阿姨們卻是非常認真的一次又一次的嘗試著,然後展現出”我正在享受頂級SPA”的幸福表情。

「邊唱邊打」和「邊打邊唱」是不一樣的!

  這小小的順序,卻說著一個音樂、一個節奏的故事。阿樺說:非洲當地打鼓不像現在的音樂,有一個完整的樂譜或紀錄,多半是利用唱歌的方式把鼓的音調傳承下來,這些歌謠在世間流傳歌頌著,然後伴著歌聲,一個個的音也就得到了詮釋。把節奏從嘴巴唱出來的同時,手似乎也被牽引著,然後更能夠輕鬆的打出節奏來,原來,我們是「邊唱邊打」阿!

  這種感覺其實很難描述,但在打鼓的過程中,不自禁的到了另一個世界,幻想起自己是打鼓高手,正在舞台上瘋狂表演著…直到手心打疼了才會驚覺:哇!我剛剛二十分鐘其實是做在教室裡,在這簡單的幾個音中,不停地探索和體會著。

  打完非洲鼓的我們,像是充飽了電力,九點多在香山高中門口談笑著生活上大大小小的事情,這時的我們和被榨乾的柳丁完全不同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