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30日 星期四

[心得]張郁臨(Aileen) 動機所碩二

2010/7/29經歷臨時知道更改班機、解決行李超載的可能付出高額費用等一連串突發狀況,夜裡迦納團終於搭上衣索匹亞航空;回憶逾半年的準備期內,我們藉著書本網路、前兩年的紀錄,想像過無數次迦納的環境文化現狀,思考著專案如何設計執行才能幫助當地,我們在學習非洲鼓過程,靜靜地用心感受耳眼手感官間的協調合作,手掌拍打牛皮鼓面的疼痛淤青,在越來越整齊的鼓聲中,體驗到熱鬧中帶著平靜的滿足,與身旁的團員們也日漸熟悉信任,「迦納」這個名詞的定義由「非洲某國」也變的越來越具體…我們離迦納越來越近了!


迦納和傳統印象中的非洲國家有點出入,這裡的景觀不是黃沙滾滾的荒漠,是拍打著海岸的浪花、細細的沙、灰濛濛的海洋,茂密蒼綠的雨林等,孩子們也非瘦骨如柴,但小小的身軀大多有著大大的肚子,反映出飲食不乾淨或營養失調衍生出的健康問題‧走在Jukwa農村的泥土路上,小孩們好奇的盯著我們、喜歡跟著我們走,這的小孩比例明顯高於台灣,因於普遍多子的養育觀及Jukwa青壯人口外移工作的狀況嚴重,年輕男子大多跑到首都Accra、Cape Coast等大城市謀生‧在Jukwa,我與部落的王子及返鄉的遊子合作進行Denkyria部落慶典文化的尋根與典藏;也看見了當地農民以簡陋雨棚作為工坊,分享技藝,讓失學的孩子,行動不便的人得以在此創作竹製手工藝,提供工作自立的機會;從小單親的婦女Agnes並沒有多餘的財富,卻選擇身兼三職以微薄薪水建立孤兒院、擔起孩子們的生活所需,作為孩子們的依靠‧在我心裡Jukwa是個充滿故事的小農村,在此生活的人民擁有的資源並不多,卻不吝於分享,也因此滋潤了其他人的生活。

在來到迦納之前,我們在資訊不足、連絡不便的狀態下設計專案,到了迦納認識當地人也更了解現狀,他們好奇數位相機的使用,喜歡看自己在螢幕上的身影,常常學我們講中文,「你好嗎?」、「走吧!走吧!」,他們對電腦的認識全靠課本上的教學,可以清楚說出各軟硬體的介面與功能,卻不熟練鍵盤滑鼠的操作,他們把握和我們接觸的時間與每次學習的機會,想從這群台灣人身上看到世界的更多面‧我從他們身上看到快樂是建立在人與人的互動,跟著音樂自然的擺動舞蹈,跳跳拍手的簡單遊戲,只需要石頭跟葉子當標誌就能玩的棋盤遊戲,IT school二十八個學生待在一個沒有冷氣,約為十坪大的電腦教室裡,使用著四台主機運作著十六台電腦,平均兩人使用一台緩慢運作的電腦,鍵盤常有缺鍵,滾珠滑鼠也有些不靈光了,不穩定的供電系統讓課程偶發性停擺,這時我們就到戶外走走或教唱或寫明信片或文化交流,無論是正規課程或是臨時安排的活動,這些孩子從來就是津津有味,睜大著眼睛想知道更多,也直接坦率的告訴我們:他們好喜歡我們的到來,還有為他們準備的活動,這些回饋都讓我想更用力的與他們分享,讓所有活動都能更符合他們的需要‧想起前些日子在台灣,帶著同為10多歲的學生們到戶外帶活動的經驗,沒幾分鐘學生們就開始抱怨天氣太熱,想吹冷氣或是已經躲在樹下玩手機相機自拍,而不理會活動的進行‧台灣的小孩擁有的很多,不懂珍惜而錯過了體驗各種美好事物的機會‧

我也是生長於台灣的小孩,不用煩惱三餐、擁有健康的身體,但是我想牢牢記住在迦納生活的一個月,我學會平淡的快樂,珍惜所有人的善意,感受事物的光明面,除此之外,擁有不多物質的Jukwa人,可以分享與滋潤他人,我學會了感受也要學著分享與表達‧最後要感謝學校與各贊助單位,以及我父母、教授的支持,讓我能如願完成這個志工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